本期精選3篇婦產科相關領域文章,對摘要進行了翻譯,與婦產科同仁共讀:
1.Randomized Trial of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產后出血的早期發現和治療
2.Efficacy and Safety of Fezolinetant in Moderate to Severe Vasomotor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Menopause: A Phase 3 RCT
非唑奈坦治療與更年期相關中重度血管舒縮癥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三期RCT實驗
3.Angiogenesis in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 narrative review
血管生成在異常子宮出血中的作用:一項陳述性綜述
題目:Randomized Trial of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產后出血的早期發現和治療 文獻類型:聚類隨機試驗 作者:Gallos I, Devall A, Martin J, et al. 雜志:新英格蘭(IF 158.5;1區) 原文下載鏈接: 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oa2303966?url_ver=Z39.88-2003&rfr_id=ori:rid:crossref.org&rfr_dat=cr_pub%20%200pubmed 背景:產后出血的診斷或治療延遲可能導致很多并發癥,甚至引起患者死亡。血液采集布有助于在早期客觀、準確地診斷產后出血。延遲診斷或治療等可通過E-MOTIVE干預措施解決。 方法:這項大型國際聚類隨機實驗對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患者進行一系列臨床干預。干預組采取校準后的血液采集布來監測產后出血量,及時啟動預警,采用MOTIVE干預措施,包括:M-按摩子宮;O-催產素類藥物;T-氨甲環酸;IV-靜脈輸液;E-嚴密檢查必要時升級病情。主要結果有以下三種:① 嚴重產后出血,即陰道分娩后1小時內陰道出血量>1000ml(最多時間不超過2小時);② 因出血行開腹探查術;③ 產婦出血造成死亡。預先設定的關鍵次級結果為:① 產后出血量的監測;② 至少采用了MOTIVE中關鍵的三項:應用催產素,輸注氨甲環酸,靜脈補液。 結果:在肯尼亞、尼日利亞、南非和坦桑尼亞,共有80家二級醫院,210132名產婦陰道分娩,這些醫院被隨機分配到干預組或常規護理組?,F有數據中,1.6%的干預組患者和4.3%的常規護理組患者發生了主要結果(風險比,0.40;95%CI,0.32~0.50;P<0.001)。93.1%的干預組患者和51.1%的常規護理組患者出現產后出血(比率,1.58;95%CI,1.41~1.7),至少采用了MOTIVE中關鍵三項進行治療的比例分別為91.2%和19.4%(比率,4.94;95%CI,3.88~6.28)。 結論:與常規治療組相比,早期發現產后出血,及早啟動預警,采用MOTIVE治療,可降低發生嚴重產后出血、剖宮產出血,或產婦出血死亡的風險。 附血液采集布圖片
題目:Efficacy and Safety of Fezolinetant in Moderate to Severe Vasomotor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Menopause: A Phase 3 RCT 非唑奈坦治療與更年期相關中重度血管舒縮癥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三期RCT實驗 文獻類型:隨機對照實驗 作者:Johnson KA, Martin N, Nappi RE, Neal-Perry G, Shapiro M, Stute P, Thurston RC, Wolfman W, English M, Franklin C, Lee M, Santoro N. 雜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IF 5.8;2區) 原文下載鏈接: https://academic.oup.com/jcem/article/108/8/1981/7025342?login=false 背景:血管舒縮癥狀(Vasomotor symptoms, VMS)常見,可持續數年,使人飽受困擾。 目的:評估非唑奈坦治療更年期相關中重度VMS的療效性/安全性。 方法:這項三期RCT實驗采用雙盲,安慰劑對照的方法,為期12周?;颊吣挲g波動于40~65歲,平均每天出現7次及以上中至重度VMS,采用隨機分組將患者1:1:1分到以下三組:安慰劑治療組、30mg 非唑奈坦組、45mg 非唑奈坦組中,實驗時間為12周。12周后,安慰劑組的患者被再次分組到30mg或45mg非唑奈坦組,繼續延長治療40周,共52周。評估指標為第4周及第12周時患者VMS發生頻率及嚴重程度的變化情況。 結果:與安慰劑相比,兩種劑量的非唑奈坦在治療第4周及第12周時均顯著降低了患者VMS的頻率及嚴重程度,且具有統計學意義。就VMS頻率而言,最小二乘均值(SE)降低:30mg,-1.82(0.46;P<0.001);45mg,-2.55(0.46;P<0.001);第十二周時:30mg,-1.86(0.55;P<0.001);45mg,-2.53(0.55;P<0.001)。就VMS嚴重程度而言,第四周時:30mg,-0.15(0.06;P<0.05);45mg,-0.29(0.06;P<0.001);第十二周時:30mg,-0.16(0.08;P<0.05);45mg,-0.29(0.08;P<0.001)。在用藥第1周到用藥第52周時均觀察到了VMS頻率和嚴重程度的改善。藥物治療后嚴重不良反應較少見,30mg及45mg非唑奈坦治療的患者分別有2%、1%出現了不良反應。 結論:每日30mg、45mg非唑奈坦對于治療中重度更年期VMS有效,患者耐受性良好。
題目:Angiogenesis in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 narrative review 血管生成在異常子宮出血中的作用:一項陳述性綜述 文獻類型:陳述性綜述 作者:Middelkoop MA, Don EE, Hehenkamp WJK, Polman NJ, Griffioen AW, Huirne JAF. 雜志:Hum Reprodion Update(IF=13.3;1區) 原文下載鏈接: https://academic.oup.com/humupd/article/29/4/457/7060342?login=false 背景:異常子宮出血(AUB)極大地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對社會經濟有顯著影響。了解AUB的病理生理學是探尋治療方案的必經之路。如果未發現AUB的根本原因,如子宮肌瘤、息肉、腺肌癥時,AUB可能由原發性子宮內膜疾病引起,即AUB-E。當AUB由外源性激素等因素引起時,則被歸類為醫源性AUB,即AUB-I。AUB-E和AUB-I可能是由于血管生成和成熟過程的改變而導致子宮內膜中異常血管形成引起的。 目的:本文探究血管生成和血管成熟在AUB患者中的作用,并假設異常的內膜血管生成可能通過不同的機制在AUB-E和AUB-I中起作用。 方法:在考克蘭圖書館數據庫、Embase、PubMed和Web of Science中進行了系統性文獻檢索,檢索詞為“血管生成”和“異常子宮出血”,檢索時間截止至2021年9月。納入的研究報告了合并AUB-E或AUB-I的絕經前女性子宮內膜中的血管生成情況。排除了病例報告、快報、綜述、社論和因子宮肌層、腫瘤或感染等因素引起AUB的研究。使用柯克蘭偏倚風險評估工具和Newcastle-Ottawa量表進行偏倚風險評估。 結果:從2158篇文章中納入35篇文章進行研究,發現在AUB-E患者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及其受體(1和2)、血管生成素-1和血管生成素-2的比值和Tie-1顯著升高。一些研究報告了AUB-E中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表達變化情況,這些變化可能引起了異常血管成熟以及血管完整性受損,而不是子宮內膜微血管密度(MVD)的變化,因為AUB-E患者和對照組相比,MVD并無明顯差異。與對照組相比,AUB-I經短期外源性激素治療后MVD增加,促血管生成因子表達增加。長期外源性激素治療后這種差異逐漸消失。但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的外源性激素治療,均存在血管成熟性改變的情況。 意義:AUB-E和AUB-I很可能與子宮內膜血管生成異常和血管成熟受損有關?,F有研究支持促血管生成因子增加,抗血管生成因子減少是導致血管成熟受損,血管脆性增加和血管滲透性增強的因素。該過程可能在AUB-E和AUB-I的病理生理學中起重要作用。探討此機制可為AUB提供治療靶點。
譯者:劉馨雨 北京市垂楊柳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