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余年來,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其路徑在我國有了較為迅速的普及和應用。ERAS 的臨床實踐表明,其理念及相關路徑的實施必須以循證醫學及多學科合作為基礎,既要體現以加速康復為主要目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顧病人基礎疾病、手術類別、圍手術期并發癥等具體情況,更需要開展深入的臨床研究以論證ERAS 相關路徑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必要性。在國內,ERAS已得到迅速普及和應用,并有相關指南發布,但主要集中在結直腸外科、胰腺外科、肝膽外科等領域;在婦科手術中,已有初步的臨床實踐和經驗。在此背景下,從我國婦產科臨床實際出發,參考國內外臨床研究的結果,并結合其他學科的ERAS指南,制定了《婦科手術加速康復的中國專家共識》,以期為臨床工作提供參考和指導,推動ERAS在我國婦科手術領域中規范、有序開展。中國婦產科網有幸邀請到婦科手術加速康復中國專家共識的執筆專家之一孫大為教授就婦科手術加速康復相關問題與大家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進步飛躍,推動中國婦產科學界進程
在婦產科領域,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提出是升級性進步, 2019年2月,在郎景和院士的帶領下組織了全國相關的婦科手術專家,共同討論制定了《婦科手術加速康復中國專家共識》,主要根據中國婦產科專家委員會對于加速康復指導意見點評做出共識。ERAS理念已經推出了近20年,由丹麥外科醫師Kehlet H于1997年首次提出,即通過基于循證醫學證據的一系列圍手術期優化處理措施,減少手術創傷及應激,減輕術后疼痛,促進患者早期進食及活動,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在2005年,ERAS理念由中國外科專家黎介壽院士引入到中國。經過十幾年不斷推廣和經驗積累,尤其在婦產科手術領域已經積累了八九年經驗。這項工作有三層意義,一是從整個外科手術學的理念上就是一個大革命。在傳統現代外科,上個世紀初主要以麻醉、輸血和抗生素作為主要康復手段,而加速康復外科是針對性進行圍手術期管理?,F在,除了注重治療和康復外,也注重人文關懷。即醫生在治病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治療效果,還要注重病人的身心健康及恢復程度。二是從社會人文情況來說,隨著醫療費用的增長,病人所能承受經濟能力有限;加速康復以減輕病人經濟負擔作為主要的路徑。三是在診治過程中,如何減少病痛、如何保證病人生活質量,這是現代醫學需要重視的。故而制定中國專家指導意見,將推動中國婦產科學界進程,尤其是手術方面,可能是一個大的提升。
依照循證醫學證據,以最少的代價減少病人痛苦
加速康復是綜合性處理方式,依照循證醫學證據,以最少的代價來完成手術作為前提。目前為止,術前準備雖無法做到完美,但是從疼痛方面已經能夠解決預處理、胃腸道恢復、人文關懷三個主要問題。預處理即在手術前提前12小時,給予非甾體抗炎藥,降低病人的痛閾值。在手術中,盡量少用嗎啡類的藥物,以便用各種方法做分層次麻醉,術后三天給予持續性鎮痛。胃腸道系統按照現有的醫學理論是僅次于中樞神經系統第二大系統,手術對其干擾性也較大。故減輕病人術后消化系統的不適也是一個重要任務。所以,在保證病人體液平衡、胃腸功能正常的前提下,術前不做腸道準備。如何能讓病人接受加速康復理念?如何使病人和醫生更好地配合?這是術前必要做的宣傳和教育工作。
加速康復最基本目的是減少病人的痛苦。從專業醫生角度來講,最重要就是手術方式的選擇,以微創手術方式作為首選,如腹腔鏡手術、陰式手術,在基礎層面上減少病人的創傷。術中選擇麻醉方式也較為重要,早在2016年,中華醫學會麻醉分會就已經制定了麻醉科加速康復的專家指導意見。在最新版本中,單獨對婦科手術針對性麻醉方式選擇提出指導意見,以便加速康復。
提升病人圍手術期的幸福指數,減少ERAS在術中的影響
疼痛是手術應激的主要因素之一,可加重胰島素抵抗、延遲患者術后早期活動、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延長住院時間,并可能發展為慢性疼痛,降低患者術后的生命質量,因此,圍手術期疼痛管理是ERAS的重要內容。隨著現在醫學專業分得越來越精細,醫生也只對自己的專業領域擅長。如果做加速康復就要深入了解疼痛產生的原理和疼痛在手術中的影響。痛覺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沖動沿神經纖維上行至脊髓神經元;自此發出的神經纖維交叉至對側繼續上行,最終到達大腦皮質感覺區。所以在麻醉過程中,不止要對大腦皮層進行抑制,而且要對脊髓神經元進行抑制。
病人對于疼痛是有心理預期的,而痛覺的傳導會受到炎癥因子和鎮痛藥等的影響,所以在麻醉中可以對這種預期進行干預。在干預的過程中,優先采用非甾體抗炎藥而不是“鴉片類藥物”。另外時間要足夠長,從術前12小時一直到術后三天都給予鎮痛藥物。這樣能夠有效提升病人在圍手術期的幸福指數。
孫大為 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教授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婦科內鏡學組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分會內鏡委員會常務委員
婦科單孔及NOTES腹腔鏡學組組長
中國醫師協會生殖醫學專業委員會生殖外科學組副組長
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分會加速康復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加速康復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智能裝備技術分會常務委員
世界華人婦產科醫師協會委員
《中華腔鏡外科雜志》副總編輯
主編醫學專著《婦科單孔腹腔鏡手術學》及《經陰道腹腔鏡手術的探索與實踐》